【资料图】
中山公园大草坪刚飘出动人的古典乐,愚园路上又响起了朗朗读书声;“何以爱长宁”城市微旅行逐渐出圈的同时,推出不久的“凝聚之路”红色主题微旅行线路又收获了满满好评……在长宁,仿佛转角就能和文化艺术“撞个满怀”。而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宁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今天(7月10日)下午,区文旅局召开了一场座谈会……
近年来,长宁区采取新建、改建、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形成了多个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空间。截至目前,长宁共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0余个,覆盖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
在下午召开的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提升座谈会上,区文旅局副局长黄骅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长宁区在公共文化配送工作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相关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以及来自长宁各行各业的人士在长宁区图书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长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言献策。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次提出地,长宁也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了城区发展的全过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两年,长宁持续优化供给机制、提升配送水平,“精准”调研群众需求,先后征集到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需求意见145条,并依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公共文化配送计划,针对性采纳超100条合理化意见建议。目前,长宁参与项目征集的社会主体已增至近600家,今年2月启动上半年点单,经过各单位自主选择,今年上半年第一批“被点单”的社会主体为96家,项目139个,共260场次,已“点单”的项目金额达804000元。
了解群众的需求后,长宁又在此基础上优化工作体系,释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配送网络的覆盖面,推进四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式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目前,长宁文化配送服务网络已覆盖区级文化场馆、10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185个居委会)342个居民区活动室、临空园区、部分教育场馆等多类阵地。与此同时,长宁还不断提升配送工作管理的数字化程度,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新形态,对接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组织开发并上线“长宁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质量。
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长宁不忘完善常态化巡查监督机制,招募热心市民组建了“艺汇长宁”巡查团,对文化项目类配送进行100%现场巡查、公益电影和文艺指导员按50%比例抽查,并以品牌化运作思路,不断擦亮长宁“舞蹈”“音乐”“阅读”“演艺”文化品牌,联合学校、社区、商圈、楼宇打造美育新空间,惠民公共文化空间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对于长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国人大代表、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感受颇深。近年来,虹桥街道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黄金城道步行街,以融·古北驿站为载体,推出了多个提案行动计划,包括银杏艺术生活节、《古北古北》街区杂志等一批艺术行动也已经落地街区。今年初,黄金城道步行街又获评第三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盛弘表示,希望通过公共文化配送和社区资源的融合,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让社区与艺术更有机地融合。
区政协委员、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教授陈俊,市公共文化领域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武刚等专家也结合各自工作体会,对长宁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意见建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代表、市民代表、供给方代表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作了交流。
座谈之前,丝享荟、东方维京、大融城、金虹桥党群服务站等8家企事业单位获颁“艺空间”“阅空间”等长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标识牌。
据悉,近年来,群众对长宁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整体满意度不断提升,“民意”已逐渐变为了“满意”。接下来,长宁区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培育高质量公共文化配送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考评工作的群众参与度,深化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品牌,持续推动服务内容和手段破圈出新,让服务效能出彩,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